天庭青面相 面相天庭兩道橫紋
時間:2025-09-01
天庭青面相,是道教中常見的神相,因其青面獠牙、目露兇光的外貌而聞名。它代表著威嚴(yán)、神圣和神通廣大的力量。
青面相起源于道教中對北方玄武大帝的信仰。玄武大帝被視為水神和北方守護神,其坐騎是一種頭生龍角、身披龜甲的神獸。傳說中,玄武大帝曾化為青面相,斬妖除魔,維護天庭秩序。
在民間信仰中,天庭青面相逐漸演變?yōu)轵?qū)邪避禍的象征。人們認為,懸掛或供奉青面相的畫像或雕像,可以震懾妖邪、保佑平安。青面相也常被用于辟邪鎮(zhèn)宅的護符和法器中。
此外,青面相還具有神秘莫測的宗教含義。它代表著道教中陰陽相合、正邪交融的思想。青色在道教中屬木,象征生命和正氣;而獠牙和兇光則代表著邪惡和破壞。兩者結(jié)合,寓意著天庭對邪惡力量的管束和威懾。
在戲劇和小說中,青面相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在除暴安良、匡扶正義的角色身上。如京劇中的《鍘美案》中,包公就以青面相示人,凸顯其剛正不阿、鐵面無私的形象。
具體例子:
北京雍和宮的彌勒殿中供奉著青面獠牙的韋陀天將,威嚴(yán)壯觀。
許多道教宮觀中懸掛著青面相的畫像,祈求驅(qū)邪避禍。
古代玉佩上常雕刻青面相,作為護身符使用。
天庭青面相是道教中威嚴(yán)與神秘相結(jié)合的獨特神相,承載著驅(qū)邪避禍、正邪相克和陰陽相合的宗教含義,在民間信仰和文化藝術(shù)中占據(jù)著重要地位。